3月7日,小商橋兩側(cè)柳樹萌芽,春意盎然,吸引游人無數(shù)。
記者 張麗霞 攝
記者 陳全義 張麗霞
見習記者 李慧瑩
實 習 生 任奕名
郾城大捷,不僅指發(fā)生在郾城的兩次戰(zhàn)役(紹興十年七月初八、初十),還包括發(fā)生在臨潁的兩次戰(zhàn)役(紹興十年七月十三日十四日、十八日)及發(fā)生在潁昌府的一次戰(zhàn)役(紹興十年七月十四日)。
楊再興血灑小商橋
在郾城兩次被打敗后,金兀術(shù)率領(lǐng)十二萬大軍撤退到臨潁駐扎。
紹興十年(公元1140年)七月十三日,岳家軍驍將楊再興率三百名騎兵巡邏到臨潁縣境內(nèi)的小商橋時,突然遇到敵方的大隊人馬。楊再興率領(lǐng)岳家軍奮勇應戰(zhàn),殺死敵兵二千余人,及萬戶撒八孛堇、千戶等頭目百人。然寡不敵眾,楊再興等陷入了敵軍的重圍,最后血灑小商橋,當陣殞命。楊再興的尸身焚燒后,所得箭鏃二升。所幸在十三日下午,岳飛的部將張憲已從潁昌府帶領(lǐng)背嵬軍和游奕軍趕到臨潁縣,并于十四日清晨在小商橋投入戰(zhàn)斗,殺死金兵甚多,而且追趕金軍至臨潁縣城三十里外,金兵或往潁昌府方向、或往開封府尉氏縣方向逃跑。
七月十八日,又有約五千金軍騎兵出現(xiàn)在臨潁縣東北。張憲探悉之后,派遣統(tǒng)制官徐慶、李山、寇成、傅選等率領(lǐng)騎兵與之對戰(zhàn),把敵軍打敗后又追趕了十五里,殺得敵兵橫尸遍野,奪到器械鎧甲無數(shù),并奪到戰(zhàn)馬一百余匹。
七月十四日,金兀術(shù)不甘心在臨潁的失敗,親自帶領(lǐng)金軍騎兵三萬多人,直抵潁昌府西門外列陣。王貴統(tǒng)率游奕軍、岳云統(tǒng)率背嵬軍,一同出城迎擊金軍,血戰(zhàn)幾十回合,人都成了血人,戰(zhàn)馬也都成了血馬。岳家軍愈戰(zhàn)愈勇,自辰時至午時,殺死敵萬戶一人、千戶五人、金兵五千余人,奪到戰(zhàn)馬、鼓、旗、槍、器械、鎧甲等不計其數(shù),并殺死了金兀術(shù)的女婿夏金吾。
《宋史·岳飛傳》記載:“方郾城再捷,飛謂云曰:‘賊屢敗,必還攻潁昌,汝宜速援王貴。’既而兀術(shù)果至,貴將游奕、云將背嵬戰(zhàn)于城西。云以騎兵八百挺前決戰(zhàn),步軍張左右翼繼之,殺兀術(shù)婿夏金吾、副統(tǒng)軍粘罕索孛堇,兀術(shù)遁去。”
遭到連續(xù)打擊后,金兀術(shù)退守朱仙鎮(zhèn)。“飛進軍朱仙鎮(zhèn),距汴京四十五里,與兀術(shù)對壘而陣,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,大破之,兀術(shù)遁還汴京。”
郾城大戰(zhàn)之前,在紹興五年(公元1135年)時,岳飛就派義士梁興等聯(lián)絡北方民間抗金武裝,“招結(jié)兩河豪杰”,等待朝廷大軍收復失地,許多民間武裝紛紛歸附。諸多義軍首領(lǐng)在太行山區(qū)和河北、河東等路組織當?shù)刂伊x民兵,在后方配合岳家軍作戰(zhàn)。他們以“岳”字旗為號,聞風響應,老百姓見到后“爭挽車牽牛,載糗糧(干糧)以饋義軍,頂盆焚香迎候者,充滿道路”,而金國的號令在當?shù)責o法推行。
金軍對岳家軍望風而逃,還有不少金將紛紛投降。金將韓常因在潁昌之戰(zhàn)中大敗,其部將夏金吾戰(zhàn)死,遂屯兵于長葛不敢回去,秘密派遣使者聯(lián)系岳飛,表示愿率領(lǐng)五萬人投降。岳飛大喜,豪情滿懷地對部下說:“直抵黃龍府(今吉林省長春市農(nóng)安縣,金軍曾將徽、欽二帝囚禁于此),與諸君痛飲爾!”
《宋史·岳飛傳》記載:“(岳飛)善以少擊眾。欲有所舉,盡召諸統(tǒng)制與謀,謀定而后戰(zhàn),故有勝無敗。猝遇敵不動,故敵為之語曰:‘撼山易,撼岳家軍難。’”
“十年之力,廢于一旦”
南宋在紹興八年十二月接受了金國的“詔書”,但還沒來得及兌現(xiàn),金兀術(shù)就發(fā)動了南侵。就在岳飛不斷取得勝利時,宋高宗和秦檜卻一心一意向金求和。岳飛準備北渡黃河時,秦檜卻計劃放棄淮河以北的地方給金國。
紹興十年七月十八日,在張憲乘勝從臨潁殺向開封之時,第一道班師詔書送達。岳飛鑒于當時完勝的戰(zhàn)局,上書爭辯。“檜知飛志銳不可回,乃先請張俊、楊沂中等歸,而后言飛孤軍不可久留,乞令班師。”由于友軍撤退,岳飛陷入孤軍無援的境地,處于不班師就要喪師的危險中。岳飛到達朱仙鎮(zhèn)時,一天內(nèi)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(fā)的班師詔,《宋史·岳飛傳》記載:“飛憤惋泣下,東向再拜曰:‘十年之力,廢于一旦’。”
2月10日上午,記者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采訪時,見到了影印版民國《郾城縣記》。其卷五《大事篇》記載:“(岳飛班師)乃自郾城引兵還。民遮馬哭曰:‘我等頂香盆、運糧草以迎官軍,金人皆知之。相公去,我輩無噍類矣。’飛亦悲泣,取詔示之曰:‘吾不得擅留。’哭聲震野,飛留五日以待徙,從而南者如市。飛亟奏,以漢上六郡閑田處之。遣諸將還武昌。于是,潁昌、懷寧、蔡、鄭諸州復為金人所取,中原豪杰皆絕望矣。”市豫劇團表演的沙河調(diào)新編歷史劇《郾城大捷》結(jié)尾高潮部分,岳飛班師回朝前,民眾與其依依惜別的場景令人動容。
在宋金議和過程中,“檜亦以飛不死,終梗和議,己必及禍,故力謀殺之”,秦檜、張俊編織罪名,誣陷岳飛、岳云和張憲“謀反”。說是岳家軍中一個叫王俊的人,告發(fā)岳飛部將張憲要到襄陽去造反,而這一切又是岳云給張憲寫信指示的,這封信卻被張憲燒了。被罷免官職的老將韓世忠心中不平,去詰問秦檜,王俊告發(fā)的事情是否屬實?秦檜只是簡單含糊地回答他:“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,其事體莫須有。”世忠忿然道:“‘莫須有’三字,何以服天下?”
1141年,宋金達成和議,南宋向金稱臣,并給金歲幣,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(guān)一線劃定分界線,史稱“紹興和議”,宋金對峙局面形成。和議雖已達成,但岳飛始終未被釋放?!端问?middot;高宗本紀》記載:“是月(紹興十一年十一月),與金國和議成,立盟書,約以淮水中流畫疆,割唐、鄧二州界之,歲奉銀二十五萬兩、絹二十五萬匹,休兵息民,各守境土……癸巳,賜岳飛死于大理寺,斬其子云及張憲于市,家屬徙廣南,官屬于鵬等論罪有差。”1142年1月27日(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),岳飛被害,年僅39歲,其長子岳云、部將張憲一同遇害。
盡忠報國 千古流芳
岳飛的老師周同死后,岳飛每逢朔日、望日便到墳墓祭奠。他的父親岳和認為兒子做到了義,說:“你若為朝廷效力,定會為國赴死成全大義。”
膾炙人口的“岳母刺字”家喻戶曉,但岳飛之孫岳珂在《鄂國金佗稡編、續(xù)編》中并沒有提及此事。不少文藝作品都顯示岳母在岳飛背上刺的是“精忠報國”,真實情況如何?《宋史·岳飛傳》記載:“初命何鑄鞠之,飛裂裳以背示鑄,有‘盡忠報國’四大字,深入膚理。”岳飛蒙冤被投入大理寺,秦檜最初命何鑄審問岳飛,岳飛撕開衣裳,背上有“盡忠報國”四個大字,深深地印入肌膚。主審官何鑄見此,為之動容。何鑄查得岳案冤情,如實稟告秦檜。秦檜改命萬俟卨主審此案。由此可見,岳飛背上的字是“盡忠報國”。
那么,為何后來很多文藝作品中出現(xiàn)“精忠報國”四個字呢?《宋史·岳飛傳》記載:“(紹興三年)秋,入見,帝手書‘精忠岳飛’字,制旗以賜之。”可見,當時為表彰岳飛,宋高宗親手書寫“精忠岳飛”四個字,并做成一面旗幟賞賜給他。此后出征,岳飛都會帶上這面旗幟。紹興四年(公元1134年),金兀術(shù)和劉豫合兵圍廬州,岳家軍打著“岳”字旗與“精忠”旗前往支援,金兵望旗而逃,一戰(zhàn)即潰,廬州平定。專家認為,可能后人把“精忠岳飛”和“盡忠報國”弄混了,演繹成了“精忠報國”。
1155年(紹興二十五年),秦檜病死,大臣們上書要求為岳飛昭雪冤案。當時的宰相是萬俟卨,正是給岳飛定罪之人。他堅決阻止為岳飛昭雪,對宋高宗說:“我們與金國剛剛和好,一旦為故將平反,容易讓對方疑心,不可。”
1162年(紹興三十二年),宋高宗禪位給他的過繼兒子趙昚,是為孝宗。宋孝宗是一個有志對金用兵、收復失地、報仇雪恥的人,對岳飛深表敬重。宋孝宗即位后下詔,追復岳飛原官職,以禮改葬(西湖畔棲霞嶺),賜錢百萬,訪求其后人,子孫中襁褓以上者,皆賜官;凡是女子,出嫁時則賜其夫為官。
《宋史·孝宗本紀》記載,乾道六年(公元1170年)七月,宋孝宗同意在鄂州建岳飛廟,賜廟號為“忠烈”。到宋孝宗淳熙六年正月(公元1179年),確定岳飛謚號為“武穆”。
《鄂國金佗稡編》第二十七卷《鄂王信札》記載:“(宋寧宗趙擴嘉泰四年,即公元1204年)岳飛忠義殉國,風烈如存,雖已追復元官,夫未盡褒嘉之典,可特與追封王爵。五月二十一日,三省同奉圣旨,追封鄂王。”六月二十日下達的《追封鄂王告》,追封岳飛為鄂王。
宋理宗趙昀登基后,認為“武穆”謚號不足以表達朝廷的本意,準備重賜謚號,于寶慶元年(公元1225年)五月二日下詔:“故太師追封鄂王,特與賜謚忠武。”這個謚號是諸葛亮和郭子儀用過的,于是岳飛謚號改為“忠武”。
《宋史·岳飛傳》論曰:“西漢而下,若韓、彭、絳、灌之為將,代不乏人,求其文武全器、仁智并施如宋岳飛者,一代豈多見哉……飛北伐,軍至汴梁之朱仙鎮(zhèn),有詔班師,飛自為表答詔,忠義之言,流出肺腑,真有諸葛孔明之風,而卒死于秦檜之手。蓋飛與檜勢不兩立,使飛得志,則金仇可復,宋恥可雪;檜得志,則飛有死而已。昔劉宋殺檀道濟,道濟下獄,嗔目曰:‘自壞汝萬里長城!’高宗忍自棄其中原,故忍殺飛,嗚呼冤哉!嗚呼冤哉!”
岳飛雖然不在了,但他對后世影響巨大,南宋、元、明代都對其有追封。為紀念岳飛,許多地方都修建了岳王廟。岳飛的藝術(shù)形象也經(jīng)常見于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??谷諔?zhàn)爭時期,以岳飛詞作譜成的歌曲《滿江紅》廣泛傳唱,對愛國軍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感召作用。數(shù)百年來,岳飛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(jié)一直激勵著后人,千古流芳!
責編:瘦馬 編審:陳向黨 終審:汪中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