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薛世君
一直關注疫信息,感觸尤深的,是其中體現的一些變與不變。
有些事情一如既往,比如疫情警報拉響后高效的動員、眾志成城的戰(zhàn)斗狀態(tài)、全國各地火速馳援的場景,比如一線人員的付出與犧牲、一幕一幕的感人瞬間……但在不變的同時,我們也能強烈感受到一些不那么顯著、卻有標志性意義的變化——
有些在之前尋常的事情,正在變得不尋常。
在以前,援助湖北醫(yī)療隊中的女性“集體剃發(fā)出征”算是“英雄之舉”,但今天,大家更關注的是,她們剃發(fā)是否出于自愿。
“紅袖章”“強行入室”砸麻將桌、扇耳光的舉動,引發(fā)普遍性質疑;懲罰一家四口扛著麻將桌“游街示眾”的做法,招致一邊倒譴責;各種小區(qū)不讓業(yè)主、租戶進出的“小區(qū)立法”亂象,帶來“權力侵蝕權利”的反思……在這場疫情中,我們對很多過去睜只眼閉只眼的事情,“大驚小怪”了起來。
一名90后女護士,流產后十天就奔赴一線,到隔離病房護理患者;一名懷孕9個月的女護士,二十天左右就要臨產仍然堅守在一線;87歲的獨居老奶奶,租住的房子條件艱苦,平時舍不得多花一分錢,卻捐出了自己攢了30多年的20萬元……
以前常被捧上神壇的事跡,在今天,很多人覺得不舒服,覺得虐心,覺得她們值得敬佩,但不應該被宣揚和提倡。一提倡,就是在鼓勵更多人效仿,進而形成一種“道德綁架”。大家不是反對奉獻,而是對無底線地歌頌本可避免的犧牲保持警惕。與“英雄主義”相比,大家越來越在意人文關懷,越來越警惕道德綁架。國家衛(wèi)健委醫(yī)政醫(yī)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就坦言,不需要提倡用“英雄主義”號召醫(yī)務人員。
有些在之前不尋常的事情,正在變得尋常。
我對此的最深感觸,莫過于體育賽場上的變化:
1988年漢城奧運會,“體操王子”李寧比賽失誤后的淡然一笑,讓他淪為輿論上的“罪人”,批評、指責鋪天蓋地。彼時,大家心目中,金牌就等于國家形象、民族面子。
2016年里約奧運會,奪得銅牌的傅園慧,因一句“洪荒之力”爆紅,大家享受著她帶來的積極和快樂,開始覺得“人性比金牌更重要”,回歸競技的魅力、體育的本質。
獎牌一如既往地被中國健兒一塊塊收入囊中,但背后的國民心態(tài)和價值觀念,已然悄悄變遷。這種國民心態(tài)的理性、成熟,是比摘金奪銀更激動人心的發(fā)展成就。
體育領域發(fā)生的變化,眼下的疫情防控戰(zhàn)中,也正在發(fā)生。
工作效率備受質疑的武漢市紅十字會,物資的物流管理環(huán)節(jié)被九州通接管,效率大大提高;“封城”之下,武漢的物資配送服務由京東等物流公司承擔了起來;各地居民在居家隔離的日子里,把維系生活運轉的重任交給了“外賣小哥”和“快遞小哥”;為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不誤,鄭州上線公共交通及商超健康掃碼系統(tǒng),杭州推行“健康碼”模式,把治理難題交給了大數據技術……專業(yè)的事情,交給專業(yè)的人來做,這是生活運轉邏輯的變化,也是社會治理理念的提升。
疫情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世間萬象,也映照出“水漲船高”的社會觀念、公共價值。最激動人心的社會變化,不僅是高樓大廈的平地而起、工廠車間的鱗次櫛比、街道社區(qū)的光鮮亮麗,更是價值觀念的升華、治理理念的進步,是道德標尺的抬高、內心法則的沉淀。與烈火烹油、繁花著錦般的外在“快變量”相比,那些悄然發(fā)生的“慢變量”,即便沒有那么轟轟烈烈、“昭然若揭”,卻潤物無聲、靜水流深,帶來深遠、深刻的社會“化學反應”。
這種發(fā)生在頭腦之中的變化,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生生不息的深沉力量。正如經濟學家何帆所說,“慢變量才是牽引歷史進程的火車頭”,一些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“慢變量”,會積量變?yōu)橘|變,進而改變中國。畢竟,人心所向,即為大勢所趨。
責任編輯:高源